文件标题:鞍山市水利局鞍山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鞍山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鞍水发〔2020〕39号

发布机构:鞍山市水利局

发文日期:2020-04-03

效力状态:有效

鞍山市水利局鞍山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鞍山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政府,城区管委会,国家税务总局鞍山市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鞍山监管分局,市直相关部门,鞍山市水务集团:

《鞍山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实施,请结合本地区、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鞍山市水利局             鞍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4月3日

 

鞍山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保障水安全,促进鞍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辽宁省节约用水条例》有关规定和《辽宁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辽水合〔2019〕18号)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聚焦重点领域和缺水地区,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加强取用水监督管理,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鞍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节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标准体系趋于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1.89亿立方米以内,削减城镇地下水开采量0.157亿立方米。

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

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三、重点行动及分工

(一)总量强度双控

1.强化指标刚性约束。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及时执行修定的行业用水定额。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落实主要领域用水指标。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水平与用水效率评估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用水定额标准。(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

2.强化用水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合理确定经济布局、结构和规模。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加强对重点用水大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日常监督管理。以县域为单元,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2年,力争50%以上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

3.强化节水监督考核。逐步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严格节水责任追究。到2020年,依据国家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市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农业节水增效

4.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确定灌溉定额,推进灌溉试验及成果转化。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加强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实现测墒灌溉。2020年,全市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到2022年,创建一批节水农业示范区。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积极推动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5.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限制新增水田面积和高耗水农业,选育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扩大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到2022年,创建一批旱作农业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6.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养殖方式,推广节水型饲喂设备、机械干清粪等技术和工艺。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大力推进稻渔、稻蟹综合种养,推广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等养殖技术。(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

7.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计量收费。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创造良好节水条件。(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工业节水减排

8.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重点企业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

9.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采用差别水价、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控制在生态脆弱、严重缺水和地下水超采地区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项目,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对采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未按期淘汰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依法严格查处。到2022年,各县(市)区应在火力发电、钢铁、纺染、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

10.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到2022年,创建一批节水标杆企业、一批节水标杆园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四)城镇节水降损

11.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重点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12.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加快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重点推动市管网高漏损地区的节水改造。到2020年,开展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集团;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13.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缺水城市园林绿化宜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型植被,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公共机构要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等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到2022年,所有的市级机关和50%以上市级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同时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节水型高校。(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教育局)

14.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洗涤、餐饮、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

(五)重点地区节水开源

15.超采地区强制总量削减。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严格机电井管理,限期关闭未经批准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采取强化节水、置换水源、禁采限采、关井压田、水价调控等措施,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到2022年,基本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16.缺水地区加强非常规水利用。缺水地区加强再生水、雨水、矿井水和苦咸水等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和安全利用。强制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并严格考核。统筹利用好再生水、雨水、微咸水等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态景观。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要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严禁盲目扩大景观、娱乐水域面积,生态用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行政审批局)

(六)科技创新引领

17.推动节水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加快节水技术与工艺创新,加快节水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节水产品研发,降低节水技术工艺与产品成本。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逐步推动节水技术成果市场化。(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政策制度推动

1.全面深化水价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步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建立健全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贯彻执行国家、省确定的供水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拉大特种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2.推动水资源税改革。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与水价改革协同推进,探索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税制度体系,在国家水资源税扩大试点改革经验基础上,推动水资源费改税工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税务局)

3.加强用水计量统计。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工作,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市政用水计量率。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计量器具,全面实施城镇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基层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到2022年,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实现取水计量。(牵头单位: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

4.强化节水监督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对重点地区、领域、行业、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实行用水报告制度,鼓励年用水总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企业或园区设水务经理。到2020年,建立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2年,将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

(二)市场机制创新

5.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明确行政区域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探索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在满足自身用水情况下,对节约出的水量进行有偿转让。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对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或江河水量分配指标的地区,可通过水权交易解决新增用水需求。加强水权交易监管,规范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行政审批局)

6.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创新节水服务模式,严格执行国家节水装备及产品的质量评级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工业水循环利用设施、集中建筑中水设施委托运营服务机制,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7.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在用水产品、用水企业、灌区、公共机构和节水型城市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发布水效领跑者名单,树立节水先进标杆,鼓励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持续推动节水认证工作,促进节水产品认证逐步向绿色产品认证过渡,完善相关认证结果采信机制。到2022年,遴选出一批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型号、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积极创建水效领跑者县(市)区、水效领跑者灌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各级党委对节水工作的领导,统筹推动节水工作。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节水工作。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同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节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对本辖区节水工作负总责,制定本级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确保节水行动各项任务完成。(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

(二)完善财税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农业节水灌溉、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水资源节约保护、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节水标准制修定、节水宣传教育等。完善助力节水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资等政策,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税务局)

(三)拓展融资模式。完善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节水领域的相关政策,积极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依法合规支持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项目。采用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牵头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分行;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银监局)

(四)提升节水意识。加强国情省情水情教育,逐步将节水纳入地方宣传、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活动,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加强高校节水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模式,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鼓励各相关领域开展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单位等创建活动。(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五)强化监督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节水工作的监督考核。各有关部门要依据工作职责制定节水工作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应于每年年初和年末分别向同级节约用水办公室报送节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市各有关部门)

(六)开展合作。建立交流合作机制,推进国家间、城市间、企业和社团间节水合作与交流。对标国际国内节水先进水平,加强节水政策、管理、装备和产品制造、技术研发应用、水效标准标识及节水认证结果互认等方面的合作,开展节水项目国际国内合作示范。(市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

     

附件:《鞍山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                               

  

鞍山市节水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
序号任务类别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完成时限牵头单位配合单位
1总量强度双控强化指标刚性约束到2020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1.89亿立方米以内,削减城镇地下水开采量0.157亿立方米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2020年底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
2强化用水全过程管理到2022年,力争50%以上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以县域为单元,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2022年底市水利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
3强化节水监督考核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依据国家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市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2020年底市水利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4农业节水增效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积极推动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2020年底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5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到2022年,创建一批节水农业示范区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积极推动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2022年底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6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到2022年,创建一批旱作农业示范区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2022年底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7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力争建成1-2个节水养殖示范项目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大力推进稻渔、稻蟹综合种养,推广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等养殖技术2020年底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
8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推进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创造良好节水条件2020年底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
9工业节水减排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建成1-2个标杆示范企业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2020年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
10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到2022年,各县(市)区应在火力发电、钢铁、纺染、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建成1-2个节水型企业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采用差别水价、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2022年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
11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到2022年,创建一批节水标杆企业、一批节水标杆园区
2022年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2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力争在2022年前将我市建成节水型城市全面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重点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2022年底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13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基本建立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体系加快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重点推动市管网高漏损地区的节水改造。开展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2020年底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集团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14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到2022年,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节水型高校缺水城市园林绿化宜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型植被,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公共机构要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等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2022年底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教育局
15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到2022年,所有的市级机关和50%以上市级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
2022年底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
16重点地区节水开源超采地区强制总量削减到2022年,基本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2022年底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17缺水地区加强非常规水利用稳步推进缺水地区加强再生水、雨水、矿井水和苦咸水等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和安全利用2020年底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行政审批局
18科技创新引领推动节水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稳步推进加快节水技术与工艺创新,加快节水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节水产品研发,降低节水技术工艺与产品成本。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逐步推动节水技术成果市场化2020年底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19政策制度推动全面深化水价改革稳步推进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步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2020年底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20推动水资源税改革稳步推进推动水资源费改税工作2020年底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税务局
21加强用水计量统计到2022年,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实现取水计量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工作,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市政用水计量率2022年底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
22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到2020年,建立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2020年底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
23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到2022年,将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2022年底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
24市场机制创新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稳步推进加强水权交易监管,规范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2020年底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行政审批局
25推动合同节水管理稳步推进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2020年底市水利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26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稳步推进遴选出一批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型号、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积极创建水效领跑者县(市)区、水效领跑者灌区2020年底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办公室、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27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协调,保证工作推进加强各级党委对节水工作的领导,统筹推动节水工作2020年底市水利局市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
28完善财税政策稳步推进充分发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2020年底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税务局
29拓展融资模式稳步推进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202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分行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银监局
30提升节水意识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模式,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鼓励各相关领域开展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单位等创建活动2020年底市水利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31强化监督考核稳步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节水工作的监督考核2020年底市各有关部门市各有关部门
32开展合作稳步推进建立交流合作机制2020年底市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市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